11月12日上午,由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秀松大讲坛(第二十二讲)隆重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研究员王延中教授应邀为新疆大学师生做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哲学研究所所长顾光海教授主持,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正江教授、新疆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允教授以及社会科学处、党委教师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领导及师生近300余人在现场认真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顾光海介绍了王延中教授在学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在民族学学科建设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王延中阐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他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角度界定,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突出强调了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王延中认为,各民族团结融合,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王延中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历史传统的大一统理念及其制度实践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王延中通过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演进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发展历程及其伟大成就,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王延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根本前提,坚持以“四个与共”为价值引领,牢固树立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和宗教观,切实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始终坚持“五个认同”,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
王延中指出,通过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和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讲座最后,顾光海作总结发言。顾光海表示王延中教授通过严密的逻辑和深入浅出的方式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基本任务和实践路径等进行系统阐释,为与会师生深入学习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思路和理论借鉴。(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