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产教融合双轮驱动培养体系,3月14日下午,新疆大学商学院在友好校区举行2025年新聘研究生导师聘任仪式暨导师座谈会。49位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校内优秀中青年教师,以及财政部新疆监管局、新疆交通运输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联合会等自治区和兵团重点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受聘为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财政部新疆监管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罗晓培,新疆交通运输厅正高级会计师梁淑珍、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清等出席活动。
仪式现场,商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易红梅为新聘导师颁发聘书并作致辞。她指出,商学院和相关专业学院作为学校管理类专硕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已构建涵盖会计、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公共管理和旅游管理等5大专业学位的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规模达3229人。本次聘任的导师团队具有三大显著特征:校企专家比例科学(企业导师占比超60%)、学科交叉特色鲜明(覆盖8个专业学院)、实践资源储备丰富(链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和兵团“七大支柱产业”),将有力推动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于三宝作为导师代表在发言中阐述了“三维育人”行动计划:以兵地融合为纽带,组织学生参与兵团企业“党政军企”特色管理实践;以企业联合会为平台,联合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打造“企联实践孵化站”;以边疆现实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以创新思维解决边疆发展“卡脖子”问题,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新疆大地”。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莉在发言中表示,当前商科教育面临企业需要“即插即用”型人才与学术成果转化困难的双重挑战,行业导师的加入为破解这一困局提供新路径。她提出需构建教学、科研、成长三维协同机制,建立“双导师工作坊”、“产业命题揭榜制”和双署名成果转化等制度。目前试点已见成效,充分彰显了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价值。
在座谈交流环节,与会导师结合专业领域建言献策,围绕“双导师协同培养机制”“专业学位论文质量提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产教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管理类研究生高质量培养提供了有益思路。
针对新时代边疆管理人才培养,易红梅院长提出三点工作要求:一是深化“双导师制”协同育人,邀请校企导师共同参与管理类专业学位点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二是全面参与教学、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强化产教融合机制建设,依托校企资源为研究生提供专业实践和研究的平台和条件。
据悉,此次聘任是商学院职能调整后的重要举措。作为学校管理类专硕教育的统筹单位,商学院将建立常态化校企协同机制,不断拓展产教融合方向,为新疆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懂管理、通技术、怀家国”的复合型人才。
